顯示具有 儒教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儒教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

緣愛誠語的清夜鐘

【白樂天對酒詩】 蝸牛角上爭何事?石火光中寄此身,隨富隨貧且隨喜,不開口笑是癡人。
【楊升菴臨江仙詞】 滾滾長江水逝東,浪花淘盡英雄。是非成敗轉頭空,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?白髮漁樵江渚上,慣看秋月春風。一壺濁酒喜相逢,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談中。
【楊升菴清平樂詞】 閒行閒坐,不必爭人我,百歲光陰彈指過,成甚麼功果?昨日羯鼓催花,今朝疏柳啼鴉,王謝堂前燕子,不知飛入誰家?
【清平調】 世事茫茫,光陰有限,算來何必奔忙。人生碌碌,競短論長,卻不道、榮枯有數,得失難量。看那秋風金谷,夜月烏江; 阿房宮冷,銅雀臺荒;榮華花上露,富貴草頭霜;機關參透,萬慮皆忘。誇甚麼龍樓鳳閣?說甚麼利鎖名繣?閒來靜處,且將詩酒猖狂。唱一曲歸來未晚,歌一調湖 海茫茫,逢時遇景,捨翠尋芳;約幾箇知心密友,到野外溪傍;或琴棋適興,或曲水流觴;或說些善婬果報,或論些今古興亡;看花枝堆錦繡,聽鳥語弄笙簧,一任 他人情反覆,世態炎涼,優游延歲月,瀟灑度時光。
【石天基忍耐歌】 忍耐好,忍耐好,忍耐二字當奇寶。一朝之忿不能忍,鬥勝爭強禍不小。身家由此破,性命多難保。休逞財勢結怨仇,後來要了不得了。讓人一步有何妨,量大福大無煩惱。
【邵康節養心歌】 得歲月,延歲月;得歡悅,且歡悅;萬事乘除總在天,何必愁腸千萬結。放心寬,莫量窄,古今興廢如眉列。金谷繁華眼 底塵,淮陰事業鋒頭血;陶潛籬畔菊花黃,范蠡湖邊蘆絮白;臨潼會上膽氣雄,丹陽縣裏簫聲絕;時來頑鐵有光輝,運退黃金無顏色;逍遙且學聖賢心,到此方知滋 味別;粗衣淡飯足家常,養得浮生一世拙。
【長春子莫愁詩】 衣食無虧便好休,人生世上一蜉蝣。石崇未享千年富,韓信空成十面謀。花落三春鶯帶恨,菊開九月雁含愁。山林多少幽閒趣,何必榮封萬戶侯?
【石天基莫愁詩】 人生在世一蜉蝣,轉眼烏頭換白頭。百歲光陰能有幾?一場扯淡沒來由。當年楚漢今何在?昔日蕭曹盡已休。遇飲酒時須飲酒,青山偏會笑人愁。
【憨山大師勸世文】 紅塵白浪兩茫茫,忍辱柔和是妙方。到處隨緣延歲月,終身安分度時光。休將自己心田昧,莫把他人過失揚。謹慎應酬無 懊惱,耐煩作事好商量。從來硬弩弦先斷,每見剛刀口易傷。惹禍只因閒口舌,招愆多為狠心腸。是非不必爭人我,彼此何須論短長。世界由來多缺陷,幻軀焉得免 無常?喫些虧處原無礙,退讓三分也無妨。春日纔看楊柳綠,秋風又見菊花黃。榮華終是三更夢,富貴還同九月霜。老病死生誰替得?酸甜苦辣自承當。人從巧計誇 伶俐,天自從容定主張。諂曲貪瞋墮地獄,公平正直即天堂。麝因香重身先死,蠶為絲多命早亡。一劑養神平胃散,兩盅和氣二陳湯。生前枉費心千萬,死後空持手 一雙。悲歡離合朝朝鬧,富貴窮通日日忙。休得爭強來鬥勝,百年渾是戲文場。頃刻一聲鑼鼓歇,不知何處是家鄉!
【陳眉公警世通言】 一生都是命安排,求甚麼?今日不知明日事,愁甚麼?不禮爹娘禮鬼神,敬甚麼?弟兄姊妹皆同氣,爭甚麼?兒孫自有兒 孫福,憂甚麼?奴僕也是爹娘生,凌甚麼?當官若不行方便,做甚麼?公門裏面好修行,兇甚麼?刀筆殺人終自殺,刁甚麼?舉頭三尺有神明,欺甚麼?文章自古無 憑據,誇甚麼?榮華富貴眼前花,傲甚麼?他家富貴前生定,妒甚麼?前世不修今受苦,怨甚麼?豈可人無得運時,急甚麼?人世難逢開口笑,苦甚麼?補破遮寒煖 即休,擺甚麼?纔過三寸成何物,饞甚麼?死後一文帶不去,慳甚麼?前人田地後人收,占甚麼?得便宜處失便宜,貪甚麼?聰明反被聰明誤,巧甚麼?虛言折盡平 生福,謊甚麼?是非到底自分明;辯甚麼?暗裏催君骨髓枯,婬甚麼?嫖賭之人無下梢,耍甚麼?治家勤儉勝求人,奢甚麼?人爭閑氣一場空,惱甚麼?惡人自有惡 人磨,憎甚麼?怨怨相報幾時休,結甚麼?人生何處不相逢,狠甚麼?世事真如一局棋,算甚麼?誰人保得常無事,誚甚麼?穴在人心不在山,謀甚麼?欺人是禍饒 人福,強甚麼?一旦無常萬事休,忙甚麼?
【蘇東坡行香子詞】 清夜無塵,月色如銀,酒斟時須滿十分;浮名浮利、休去勞神!似隙中駒、石中火、夢中身,雖抱文章,開口誰親?且陶陶樂取天真。幾時歸去做箇閒人,背一張琴、一壺酒、一溪雲。
【唐伯虎對玉環帶清江引詞】 春去春來,白頭空自挨,花落花開,朱顏容易衰;世事等浮埃,光陰如過客,休慕雲臺,功名安在哉?休想蓬萊,神仙真 浪猜,清閑兩字錢難買,苦把身拘礙;人生過百年,便是超三界,此外更無別計策。極品隨朝,誰知倪宮保?百萬纏腰,誰似桃三老?富貴不堅牢,達人須自曉。蘭 蕙蓬蒿,看來都是草,鸞鳳鴟鴞,算來都是鳥,北邙路兒人怎逃?及早尋歡樂,痛飲百萬觴,大唱三千套,無常到來猶恨少。
【西江月詞】 天上烏飛兔走,人間古往今來,沈吟屈指數英才,多少是非成敗。富貴歌樓舞榭,淒涼廢塚荒臺,萬般回首化塵埃,祇有青山不改。閱盡殘編斷簡,細評千古英雄,功名富貴笑談中,回首一場春夢。昨日香車寶馬,今朝禾黍秋風,誰強誰弱總成空,傀儡場中搬弄。
【石天基快樂銘】 有書真富貴,無事小神仙。花常留我賞,月不放人眠。狂歌性卓矣,把酒意陶然。隨時皆好日,到處是桃源。栽培心上地,涵養性中天。癡頑學兒戲,喜極舞瘋癲。松陰張亭蓋,鳥聲奏管絃。情思猶夢幻,塵世等雲煙。瀟灑因知足,寬平為聽緣。以此銘肺腑,福增壽更延。

http://web2.tcssh.tc.edu.tw/school/guowenke/yuwen/cixiong/a-01.htm

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

孝經

開宗明義章第一

仲尼居.曾子侍.子曰.先王有至德要 道.以順天下.民用和睦.上下無怨.汝知之乎.曾子避席曰.參不敏.何足以知之.子曰.夫孝.德之本也.教之所由生也.復坐.吾語汝.身體髮膚.受之父 母.不敢毀傷孝之始也.立身行道.揚名於後世.以顯父母.孝之終也.夫孝.始於事親.中於事君.終於立身.大雅云.無念爾祖.聿脩厥德。

天子章第二

子曰.愛親者.不敢惡於人.敬親者.不敢慢於人.愛敬盡於事親.而德教加於百姓.刑于四海.蓋天子之孝也.甫刑云.一人有慶.兆民賴之。

諸侯章第三

在上不驕.高而不危.制節謹度.滿而不溢.高而不危.所以長守貴也.滿而不溢.所以長守富也.富貴不離其身.然後能保其社稷.而和其民人.蓋諸侯之孝也.詩云.戰戰兢兢.如臨深淵.如履薄冰。

卿大夫章第四

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.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.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.是故.非法不言.非道不行.口無擇言.身無擇行.言滿天下.無口過.行滿天下.無怨惡.三者備矣.然後能守其宗廟.蓋卿大夫之孝也.詩云.夙夜匪懈.以事一人。

士章第五

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.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.故母取其愛.而君取其敬.兼之者父也.故以孝事君則忠.以敬事長則順.忠順不失.以事其上.然後能保其祿位.而守其祭祀.蓋士之孝也.詩云.夙興夜寐.無忝爾所生。

庶人章第六

用天之道.分地之利.謹身節用.以養父母.此庶人之孝也.故自天子至於庶人.孝無終始.而患不及者.未之有也。

三才章第七

曾子曰.甚哉.孝之大也.子曰.夫孝. 天之經也.地之義也.民之行也.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.則天之明.因地之利.以順天下.是以其教不肅而成.其政不嚴而治.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.是故先之以 博愛.而民莫遺其親.陳之於德義.而民興行.先之以敬讓.而民不爭.導之以禮樂.而民和睦.示之以好惡.而民知禁.詩云.赫赫師尹.民具爾瞻。

孝治章第八

子曰.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.不敢遺 小國之臣.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.故得萬國之懽心.以事其先王.治國者.不敢侮於鰥寡.而況於士民乎.故得百姓之懽心.以事其先君.治家者.不敢失於臣妾. 而況於妻子乎.故得人之懽心.以事其親.夫然.故生則親安之.祭則鬼享之.是以天下和平.災害不生.禍亂不作.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.詩云.有覺德 行.四國順之。

聖治章第九

曾子曰.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.子 曰.天地之性.人為貴.人之行.莫大於孝.孝莫大於嚴父.嚴父莫大於配天.則周公其人也.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.宗祀文王於明堂.以配上帝.是以四海之 內.各以其職來祭.夫聖人之德.又何以加於孝乎.故親生之膝下.以養父母日嚴.聖人因嚴以教敬.因親以教愛.聖人之教不肅而成.其政不嚴而治.其所因者本 也.父子之道.天性也.君臣之義也.父母生之.續莫大焉.君親臨之.厚莫重焉.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.謂之悖德.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.謂之悖禮.以順則 逆.民無則焉.不在於善.而皆在於凶德.雖得之.君子不貴也.君子則不然.言思可道.行思可樂.德義可尊.作事可法.容止可觀.進退可度.以臨其民.是以 其民畏而愛之.則而象之.故能成其德教.而行其政令.詩云.淑人君子.其儀不忒。

紀孝行章第十

子曰.孝子之事親也.居則致其敬.養則致其樂.病則致其憂.喪則致其哀.祭則致其嚴.五者備矣.然後能事親.事親者.居上不驕.為下不亂.在醜不爭.居上而驕則亡.為下而亂則刑.在醜而爭則兵.三者不除.雖日用三牲之養.猶為不孝也。

五刑章第十一

子曰.五刑之屬三千.而罪莫大於不孝.要君者無上.非聖人者無法.非孝者無親.此大亂之道也。

廣要道章第十二

子曰.教民親愛.莫善於孝.教民禮順.莫善於悌.移風易俗.莫善於樂.安上治民.莫善於禮.禮者.敬而已矣.故敬其父.則子悅.敬其兄.則弟悅.敬其君.則臣悅.敬一人.而千萬人悅.所敬者寡.而悅者眾.此之謂要道也。

廣至德章第十三

子曰.君子之教以孝也.非家至而日見之也.教以孝.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.教以悌.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.教以臣.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.詩云.愷悌君子.民之父母.非至德.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。

廣揚名章第十四

子曰.君子之事親孝.故忠可移於君.事兄悌.故順可移於長.居家理.故治可移於官.是以行成於內.而名立於後世矣。

諫諍章第十五

曾子曰.若夫慈愛恭敬.安親揚名.則聞 命矣.敢問子從父之令.可謂孝乎.子曰.是何言與.是何言與.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.雖無道.不失其天下.諸侯有爭臣五人.雖無道.不失其國.大夫有爭臣三 人.雖無道.不失其家.士有爭友.則身雖不離於令名.父有爭子.則身不陷於不義.故當不義.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.臣不可以不爭於君.故當不義.則爭之.從 父之令.又焉得為孝乎。

感應章第十六

子曰.昔者明王.事父孝.故事天明.事 母孝.故事地察.長幼順.故上下治.天地明察.神明彰矣.故雖天子必有尊也.言有父也.必有先也.言有兄也.宗廟致敬.不忘親也.脩身慎行.恐辱先也.宗 廟致敬.鬼神著矣.孝悌之至.通於神明.光于四海.無所不通.詩云.自西自東.自南自北.無思不服。

事君章第十七

子曰.君子之事上也.進思盡忠.退思補過.將順其美.匡救其惡.故上下能相親也.詩云.心乎愛矣.遐不謂矣.中心藏之.何日忘之。

喪親章第十八

子曰.孝子之喪親也.哭不偯.禮無容. 言不文.服美不安.聞樂不樂.食旨不甘.此哀戚之情也.三日而食.教民無以死傷生.毀不滅性.此聖人之政也.喪不過三年.示民有終也.為之棺槨衣衾而舉 之.陳其簠簋而哀慼之.擗踊哭泣.哀以送之.卜其宅兆.而安措之.為之宗廟.以鬼享之.春秋祭祀.以時思之.生事愛敬.死事哀慼.生民之本盡矣.死生之義 備矣.孝子之事親終矣。